70岁退休教师传承重教做人好家风

2016-07-14 08:20:45 星期四 来源:邢台网—牛城晚报

儿孙们都挺有出息,他还资助过十几名贫困学生

父辈几代重教育,耕读传家是家风。南和县贾宋镇齐庄村70岁的退休教师齐兆钧,得益于父辈良好家风的熏陶和影响,不仅培养出优秀子女和孙辈,重视教育的他更是以一颗善心,多年资助十几名贫困学生完成学业。

“耕读传家”世代承

“孙女今年考上了天津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外孙女在湖南林业科技大学上大三,外孙今年也刚参加完高考。”70岁退休教师齐兆钧,说起有出息的孙辈特别欣慰。而这其实和他的家风脱不开关系。

“上世纪60年代,齐氏门首就悬挂‘黄眉硕德’和‘德高望重’金字匾,都是大家给予的认可。门首右边砖花雕刻的‘耕读传家’四个凝练大字就是家风。”生于南和县贾宋镇齐庄村耕读世家的齐兆钧介绍,从曾祖父起,家族就十分重教,四个儿子、六个孙子都能识文断字。父亲齐兰芳更是在12岁时以全县第一名考上县国立第一高小,写得一手漂亮毛笔字,还在邻村当了私塾先生。母亲虽然没有文化,却坚持再苦再累得支持孩子上学。

“父亲十分严格,凡事就教一遍,最多两遍,学习就得认真。”齐兆钧记得小时因珠算学了两遍仍不会,只得跑到同学家请教。而母亲也会偷偷跟着学,再背着父亲偷偷教孩子。辛勤劳作的父母将齐兆钧兄妹四人培养成人,两个哥哥参军,齐兆钧从邯郸学校毕业后和妹妹走上教育岗位。

“父亲常说上了学才能有好工作,有了好工作才能有好生活。”在农村,大多数家庭不注重对女孩子的教育,但齐兆钧坚持让俩女儿和儿子都上学,现在女儿分别开着心理咨询室和律师事务所,儿子在电信公司做高管,生活都过得很滋润。他更教导子女在培养下一代上尽责尽力,让孙辈都走上成才路。

一颗仁心与人为善

努力学习文化知识之外,还得学好做人,与人为善。“父亲在村里当会计,差一分对不上也不行,熬一宿也要找出来。在食堂当司务长,即使饿着肚子,他也不拿一个馒头吃。”齐兆钧印象中的父亲,以身作则,与人为善,深受乡亲们爱戴。善良的母亲更是在弥留之际催促齐兆钧回学校给孩子上课。别耽误孩子功课的叮嘱也成了齐兆钧的动力。从教35年,齐兆钧做过老师,任过校长,教学成绩突出,多次被评为模范老师和先进教育工作者。

15年前,齐兆钧从杂志上看到承德宽城县饽罗台中学6名初中生即将辍学急需帮助。“不能让山区的孩子们早早失学!”并不富裕的齐兆钧了解情况后,决定全部资助从未谋面的孩子。随后他又先后资助陕西省、唐山市及邻村等几名学生,助力读书梦想延续。读书改变命运绝非空话,他曾经资助的陕西学生张宏林成了网络工程师,在北京买房定居、成家立业。至今,双方保持联系。

“钱都是身外之物,应该花在值得的地方。做一个善良的人,好人就有好报。”外出遇到捡拾垃圾吃食的人便亲自买食物送过去。齐兆钧连年向贫困山区邮寄爱心包裹,作为特殊党费。看望村内的孤寡老人、给陌生人送路费,点滴善事齐兆钧更是常常在做,在他的影响下,子女孙辈也都努力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手机扫一扫

关注邢台网-官方微信

版权所有 邢台日报、牛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邢台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 稿件来源 - 邢台网 "。未标明 " 稿件来源—邢台网 " 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网站,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广告加载中...
广告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