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毅民:立志报国 勇谋兼备

    2021-04-27 08:38:47 星期二 来源: 邢台日报

    邢台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靳普

    早年,在长孙孙恩水的心中,祖父孙毅民是一位抗日英雄。直到新中国成立后,家人开始收集有关孙毅民的资料、照片,寻访他的老战友,孙恩水发现,祖父不仅英勇抗日,而且智勇多谋、受人爱戴:“受祖父影响,后来父亲入伍加入海军,我也入伍进入空军,发誓保家卫国。”

    孙毅民,原名孙景彦,又名孙国英、孙一民。1913年出生于新河县大田庄村。抗日战争时期,任冀南军区第四军分区政治部主任,他与时任冀南军区四分区司令员的杨宏明密切配合,相互支持,使第四军分区的各项工作均取得了很大成绩。

    1942年,杨宏明、孙毅民指挥部队参加了“四·二九”反“扫荡”战斗,不幸壮烈牺牲。

    少年大志天下兴亡系于心走进冀南烈士陵园,里面松柏苍

    翠,高大挺拔,庄严肃穆。继续前行,脚步停在一面黑色石英岩墙前。

    墙面上,是毛泽东主席题词:“死难烈士万岁”。黑底金字,苍劲有力。旁边的碑文上,密密麻麻镌刻着牺牲烈士的姓名。

    “英名墙,记录着5万余名烈士的名字,以此纪念为民族独立和新中国解放事业奉献出生命的烈士。”冀南烈士陵园政工科副科长渠晶晶说,孙毅民烈士的名字就在其中。

    激扬少年志,胸怀报国心。少年时期,孙毅民便怀有报国之志。

    小学毕业后,他便到涿鹿县学做买卖。经常奔走于天津、张家口等城市,耳闻目睹中,他感受到军阀混战给中国人民带来的灾难和日本帝国主义侵吞中国的野心,遂产生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报国思想。

    于是,他弃商就学,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

    民族危机投笔从戎救国难

    孙恩水从橱柜拿出一个蓝色的小布包,打开层层叠叠的外包装,露出一本线装书。因为年代久远,书皮已经泛黄,但书的内页依然平整。“这是祖父在乡师上学时用过的书,他特意在书的背面写上‘有精神藏精神,藏住精神有精神’,以此激励自己。”

    1933年春天,孙毅民考入冀县乡村师范学校。入学的第一学期,他认识了时任冀枣工委书记的李力,及其周围团聚的苏永发、罗存维、高凤树等同学。

    同年,由乡师教师王旭东介绍,孙毅民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在党的领导下,他积极开展革命工作。

    “此后,他阶级觉悟和思想认识迅速提高,还不断鼓励周围的同学。”回忆起此事,年近70岁的孙恩水手抚《喋血岁月》一书心潮澎湃。书中记录了牺牲在冀南抗日根据地的革命先烈事迹。在书中《转战冀南大地的抗战英烈孙毅民》一文中提到,孙毅民勇于担当,积极投身救国事业,并且发出“豺狼当道,猛虎横行。睁眼细看,热血沸腾。加快磨刀,马上扫平。救出难胞,共度新生”的豪言壮语,鼓励同学们积极投身到战斗中,做有用青年。

    1935年底,孙毅民在“冀师”毕业后,应聘到冀县逍遥村教书。冀枣工委书记李力每月到这来巡视一次工作,并带来文件和传单。在李力的领导下,孙毅民以教师职业作掩护,继续开展革命活动。他经常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宣传共产党抗日救国的主张。

    1936年6月,他和吕士杰、张聘卿等人在宁晋、冀县、束鹿交界地带组织党的外围组织——抗日救国先锋队,发动组织盐民与国民党进行英勇斗争。

    “七七事变”后,日本侵略军大举进攻华北,国民党军队纷纷向南撤退,地方上一片混乱。在国难当头之际,孙毅民决心投笔从戎,杀敌报国。

    智勇双全屡挫敌寇扬威名

    翻看着祖父的事迹记录,孙恩水讲述起当年的峥嵘岁月。

    1937年,孙毅民赶到南宫苏村,参加了八路军,任“东进纵队”民运干事,开始了新的战斗生活。次年11月,他调任冀南军区第四军分区政治部主任。

    在组织工作、政治工作上,孙毅民是把好手。在制定作战方案与指挥作战方面,他也很有见地,是一位机智勇敢、身怀韬略的军事指挥员。

    孙毅民善于巧妙地利用游击战术,在战场上灵活机动地消灭敌人。有一次,广宗县伪军100多人,到城北20里以外的村庄去“扫荡”,孙毅民带领两个连的战士将这股敌人包围在村内。敌人负隅顽抗,久攻不克。为迅速消灭敌人,孙毅民命令骑兵集合起来,在村周围沙行里来回奔跑,荡起弥漫的尘土。同时,他让部队呐喊助威、前沿喊话,迷惑敌人。“迷魂阵”战法果然奏效了,敌人以为大队骑兵赶到了,很快缴械投降。

    夏季,得知日伪军要“扫荡”,孙毅民带领基干营埋伏在路沟两旁,准备歼灭敌人。不料,敌人刚进入埋伏圈,一连有人提前开枪,过早地暴露了目标。在不利的情况下,孙毅民沉着果断,立即命令部队,按连、排、班先后顺序撤退,自己和机枪手留下掩护。部队安全转移后,干部战士都敬佩地说:“哪里最危险,孙主任就出现在哪里!”

    1941年,临西战役中,经过18天的激烈战斗,他带领的队伍消灭冯二皮的伪军2000多人,受到冀南军区的表扬。

    1942年春,日寇发动“铁壁合围”。孙毅民带队突围,不幸壮烈牺牲。时年28岁。

    青山埋忠骨,史册载功勋。为纪念杨宏明、孙毅民二位先烈,冀南行署于1942年10月在临西、清河、威县交界处划出一部分村庄,建立了一个新县,命名为“宏毅县”。

    新中国成立后,孙毅民烈士移葬晋冀鲁豫烈士陵园,接受后人的瞻仰和怀念。

    记者手记:

    每次读完革命先烈的故事,总是心潮澎湃,久久不能平静。

    硝烟弥漫处尽显担当。孙毅民从少时便胸怀家国之志,看到帝国主义铁蹄对中国的践踏,他先是弃商就学寻求救国之路,后又奋然弃笔从戎,投身革命。不管何时,他总是把自身前途命运,同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他那颗心系国家和民族的拳拳赤子之心让人敬佩,他那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革命信念值得我们学习。

    每年,无数群众自发地前往晋冀鲁豫烈士陵园、冀南烈士陵园,祭扫墓碑、敬献花篮。他们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在跨越历史的回望中,收获心灵的洗礼和精神的升华。

    国家有前途,民族有希望,不能缺少精神力量。先烈用珍贵的生命,换来了共和国的新生。记住他们,是对家国情怀最深刻的诠释。把革命红色基因传承好延续好,是对英雄最好的告慰和怀念。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邢台网 官方微信
    邢台网 客户端

    邢台日报、牛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

    独家授权邢台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

    广告加载中...